查看原文
其他

如果你不开心,或者对自己不够满意,请看一下这本书 | 荐书

匡晓 北科心理 2020-08-30

很多时候,我们可能都没有那么开心,我们的生活被种种负面情绪所围绕。们对自己也总是不那么满意,即使我们聪明、健康、美丽、时尚、幽默、成功……但似乎总有人比我们做得更好。即使我们已经活成了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但是那些外在的成功只能短暂地带给我们开心,长久的时间我们周身被不安全感、焦虑、烦恼、抑郁等等情绪所充斥。


聪明的你一定明白,一味的焦虑、紧张、无助并不会让我们变得更好,与其痛苦,不如找到方法探索新的乐趣。如果你也想对此进行探索,那么趁着这段难得的自由时光,向大家分享一本心理学书籍——《自我关怀的力量》。



前面所述情况的原因有很多,不同的心理咨询流派也会有不同的解读角度和工作方法。在这本书的作者看来,很多都是因为自我评判,在与生活的赛跑中,一旦我们未占上风,就不停地苛责自己。而这无穷尽的自我批评,会让我们越来越痛苦。


因此,我们要“停止评判和评价自己。不再给自己贴上好或坏的标签,以开放的心态接纳自己”


尝试着,把自己当成朋友,友善地、关切的对待自己。因为“自我批评虽然尽管得到社会的赞成,却丝毫没有帮助,它只能让事情变得更糟。”停止自我批评,而替代为自我关怀。


“自我关怀,就是像对待最好的朋友那样对待自己,心怀善意,给自己需要的陪伴、理解和支持。


想象一下,如果你的朋友小红,期末考试没考好,你会如何对待她呢?


或许你会说这只是一次考试,有随机性,不代表她的真实实力?


或许你会说可能这次题出的有些偏,很多人都没考好?


或许你会说即使你是因为偷懒导致复习不到位,那可能背后也是有情可原的?


……


安慰别人对你来说,这或许不是一个难题。那么试想一下,如果,考不好的人是你呢?


你也会充满关怀和善意的安抚自己吗?还是会怪责自己、惩罚自己、伤害自己?


安慰和关怀自己,听起来有点奇怪,可能还有点可笑。确实如此,我们的文化似乎并不支持这样的做法。我们接受到的美德,很多是诸如严于律己、宽以待人,多从自身找原因等等。似乎这样是更可以让我们进步或者更适应社会生活的。不过这样的我们,真的更快乐吗?


或许我们会觉得,原谅自己,无异于为自己找理由开脱。


不过,人只能给出自己拥有的东西。只有你把自己爱够了,才能真正爱别人。如果你不断评判和批评自己,却努力善待和关爱别人,其实正是在人为地划分出一条边界。这样反而导致了我们被隔离和孤立的感觉。


我们自己也是可爱的小宝贝啊,为什么我们不能够被自己所关爱呢?


其实能够理解,我们想要努力做得很好,这首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期待自己被别人接纳、与别人更接近、有所归属。然而吊诡的是,当我们努力去做到完美、去竞争,这一举动却注定了我们无法得到我们想要的关联感和归属感。


其实,如果我们真正活在那样“完美”的形象中,我们真的会开心吗?当我们纵情于人的全部体验中,是否会更有意义呢?


如果你对这本书所讲的内容有一些触动,那么现在可以冲上去盘它了!



如果同学们愿意分享感悟、心得和宅家经验,也可以扫描下方的二维码(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),填写问卷。我们会选取一部分投稿发布在北科心理公众号上,让更多的同学受益。
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